中新网昆明11月30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0日从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和防治工作通报会获悉,2023年,该省艾滋病疫情继续呈现下降趋势。1-10月,全省开展艾滋病监测检测3558.5万人次,占人口比例75.9%(同比上升9.2%);新报告感染者4364例,同比减少16.4%。
图为通报会现场。中新网记者 胡远航 摄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云南省疾控局局长、云南省防艾局局长宋志忠介绍,2023年,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呈现年新报告感染者数持续下降、性途径仍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持续下降、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比下降、艾滋病病人病死率持续下降等特点。
数据显示,在HIV年检测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2020-2022年检测率分别为74.8%、84.9%、81.6%),云南省2022年年新报告感染者数较2020年下降48.9%;艾滋病母婴传播率连续五年达到2%以下的国际消除标准;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比降至2%以下;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持续下降至1%以下;2023年1-10月,新报告的感染者中,经性传播比例为98.0%,男女比例为2.1:1。
与此同时,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截至10月底,全省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达93.3%、94.0%、97.3%,继续保持无经输血传播。全省现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482个、快速检测点8880个(较上年增加1123个),覆盖所有乡镇和5816个村(社区),为全国唯一实现“乡村快速检、确证不出县”的省份;现有238个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点,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宋志忠表示,当前,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约30%的新报告感染者一经发现就是艾滋病病人;大众防艾意识仍有待加强。(完)
中新网兰州11月30日电(戴文昌)在民间手工艺的浩瀚海洋中,蛋雕艺术是一种脆弱的艺术,也是近几年逐渐兴盛起来的小众非遗代表。而今,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走进了大学课堂,成为引领潮流的新风尚。
29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一间教室内,伴随上课铃的响起,学生们进入到充满艺术韵味的手工艺课程中,只见学生们神情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右手持钻,左手扶着蛋壳,不停变换角度……
图为11月29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大学生在一起学习蛋雕技艺。戴文昌 摄
在大学校园里,蛋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正在课堂上学习蛋雕技艺的学生尹苹苹说,在每一次精美的蛋雕作品中,表达着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蛋雕艺术是一种融合了绘画与雕刻精髓的工艺,它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在飞禽类蛋壳上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无论是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抽象的图形创意,还是具象描绘的细腻情感,蛋雕艺术家们用一把雕刻刀,在小小的蛋壳上尽情创作,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精美画面。
图为大学生在学习蛋雕技艺。 戴文昌 摄
对于蛋雕进入大学课堂,学生和校方反应积极。学习蛋雕技艺的大学生巩泳宏表示,蛋雕艺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让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
巩泳宏表示,蛋雕艺术也成了他们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他们在一起学习、探讨,互相启发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图为蛋雕课程教师杨星国展示蛋雕作品。 戴文昌 摄
“传统非遗进入课堂无疑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蛋雕课程教师杨星国认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和传承这种小众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同时,引入蛋雕艺术也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宋元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蛋雕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将会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潮流,引领着年轻一代探索更多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同时,蛋雕艺术也将会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小众手工艺进入大学课堂也引发了各界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讨论。
图为蛋雕作品展示。 戴文昌 摄
甘肃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子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而蛋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大学课堂上找到了出路,既是创新之举,也为非遗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思路。
不少手工艺从业者将其看作是现代社会对于民间工艺重视的体现。在社交网络上,不乏有“在追求个性和多样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产生浓厚兴趣,这为蛋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蛋雕艺术的精致和细腻也恰好符合了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等相关评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