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不打烊,所有在售房源价格明日全线上调2%。”9月1日晚,北京在一线城市中最后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后,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某地产项目很快就发布上述海报,宣布从9月2日起上调价格。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随后相关部门或表态或以文件方式,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北上广深已经官宣本地相关政策。
加上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两部门发布的《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意味着当前楼市利好政策云集,虽然政策功能不相同,但共同点是促进房地产消费。
各地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就是将更多购房者纳入首套房的认定标准中,降低了购房成本,满足了刚性住房需求。由于针对的是首套房,同时兼顾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而房贷政策主要是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
受到上述政策措施的刺激,北京部分开发商及时打出“不打烊”的促销海报,有之前犹豫、观望的购房者立马转账签约,有业内人士表示“感觉像过年一样”,更有楼盘立即宣布上调价格……这些现象再次说明,有形之手对于提振楼市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说,房地产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建筑、建材、家电、家装等多个行业有带动作用。从民生角度而言,房地产关系到老百姓的居住权益、居住条件以及个人资产。所以,房地产兴衰影响面极广。
但由于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房地产市场现状不够理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仍处低位运行。在此情形下,实施“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提振楼市很必要。
北上广深楼市作为中国楼市的风向标,在“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刺激下,当购房者负担减轻、预期向好,楼市销售、投资等主要指标将复苏,无疑带动相关行业消费增长。不过,利好政策刚出台,部分楼盘就涨价,这对楼市复苏或许产生不利的影响。
虽然相关利好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和负担,但开发商立即涨价等于增加了购房成本和负担,也就是说,楼盘涨价很可能会消解“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功效。部分购房者看到利好政策本来想“下单”,但楼盘涨价可能让购房者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不决。
有人可能会说,购房者一般是“买涨不买跌”,楼盘涨价有利于刺激购房者提前下手。但房价同样符合价格规律,即降价会刺激需求,涨价会抑制需求。特别是对那些不急于买房、换房的人群来说,楼盘涨价不会促使他们出手,只会让他们继续观望。
虽说在市场经济中,只要符合房价备案要求,开发商有涨价自由。但笔者以为,出台相关利好政策主要是为了降低刚需群体购房成本、满足购房需求,以刺激住房消费,绝不是为了刺激房价上涨。一旦楼盘涨价违背初衷、影响效果,不排除政策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有中介称“大部分客户比较淡定”,意味着不会轻易出手 。这提示开发商也要淡定,别急着涨价,消化库存、回笼资金更为重要。(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杜燕)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2日在北京开幕。在当日举办的“服贸会‘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上,京津冀三地联合面向全球发布277个招商引资项目,招商总额894.5亿元(人民币,下同);51个重大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045.47亿元。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政府主办,以“投资京津冀赢得新未来”为主题,旨在发挥服贸会作为全球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平台优势,搭建京津冀三地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在9月2日举办的“服贸会‘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上,京津冀三地联合面向全球发布277个招商引资项目,招商总额894.5亿元;51个重大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045.47亿元。中新社记者易海菲摄
向全球释放合作发展信号
举办“服贸会’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务实成效的具体举措。活动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国际跨国公司总部、产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等为重点招商目标,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招商推介联动,全面展示京津冀三地投资前景和机遇,向全球释放合作发展的强烈信号,增强国际跨国公司、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加速高端资源、高端要素在京津冀集聚,促进京津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全面提升京津冀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次峰会,北京协同天津、河北面向全球集中发布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涉及企业融资、园区合作、楼宇合作、土地融资4大类共277个项目,招商总额894.5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这些优质空间和投资项目将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战略合作、重大项目签约,峰会成果丰硕
活动上,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河北省商务厅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签署了《京津冀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协议》,在项目促进、活动推介、企业服务等方面加强协同、持续发力,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在京津冀合理布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投资促进贡献。
活动上,京津冀三地重点领域项目齐亮相,包括现代服务、科技服务、数字经济、金融、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空天等13个重点产业的51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到1045.47亿元。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首都国际化网上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来京以及关注北京发展的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基于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建设运营成果,北京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英文版微信公众号“BeijingService”正式上线。依托国际版门户网站服务大本营,“BeijingService”公众号将聚焦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消费中的服务需求,以更加简洁、高效、便捷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全景式营商服务、场景式生活服务以及多渠道互动交流服务。这里可以预约50余项办事服务,汇聚300余项涉外办事指南,“BeijingService”公众号开设“Discover”(发现北京)、“Business”(投资北京)、“Services”(高频服务)3个常设栏目。
集中推介全面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活动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两区”办)、北京市通州区、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北京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等分别推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北京“两区”开放政策,以及北京新“两翼”、滨海新区、“两区”建设重点组团和国际合作重点园区等重点区域情况,多形式集中对外展示了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生态、优质发展空间和服务措施,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据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北京将以这次峰会为契机,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企业创新创业高地,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