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高的隧道施工如何實現“智慧建造”?重慶交建集團在隧道施工中借力5G新技術,以數字新基建賦能隧道施工,建成了西南地區首個5G信號全覆蓋的智慧工地,所承建的奉建高速路廟埡合隧道按下了“智慧建造”快進鍵。7月2日,來自重慶市高速公路建設行業的350名業內專家和有關人員,對該隧道施工進行了現場觀摩和“云觀摩”學習,并就隧道施工“智慧建造”的做法和經驗給予了贊許。
該廟埡合特長隧道全長3.3公里,不僅地質條件和隧道環境特別復雜,施工難度高,傳統的有線和無線網絡給智慧工地建設帶來重重困難,惟有全新的穩定性高、速度快、大容量的5G技術才能使“智慧建造”得以實現。而自奉建高速路TJ09工區自開工以來就積極與中國聯通進行戰略合作,在隧道施工現場建成1套5G 基站,全面實施隧道施工信息化、標準化的安全生產管理。項目部基于5G新技術,建立了人員定位系統、有毒有害氣體檢測、隧道門禁管理、視頻監控、自動監控量測和LED 顯示6個系統,對隧道施工的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及人員管理實現實時監測監控和統一集中快速管理。
在隧道施工中,施工現場通過安裝有毒有害氣體探測器,自動將監測到的數據傳送到監測平臺和洞口內外的聯動報警系統,若洞內有害氣體超過危險值,則通過智能控制器自動控制風機加大通風量,有效預防人員中毒和爆炸事故發生。在施工人員管理方面,項目部安裝隧道內的定位基站,對洞內施工人員實現50厘米的精確定位及適時顯示,在有效監控現場人員安全作業情況的同時,還可適時靈活調配勞動力,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在隧道安全生產方面,項目部引進了最先進的全液壓履帶式多功能鉆機,在實現隧道超前水平探孔、地質取芯作業、管棚作業的同時,還可通過專業的電腦軟件進行掃描與分析,并與超前地質雷達掃描進行印證,準確預報前方地質情況,實現了安全生產保障大幅提升,勞動強度和施工成本也極大降低。在隧道施工質量方面,項目部也引入先進全站儀實現自動化測量,適時傳輸數據,有效指導施工,降低了隧道超、欠挖,降低施工成本10%左右;在隧道初期噴射混凝土支護上,項目部采用濕噴機械手作業,不僅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作業環境大為改觀,作業效率提高了50%,混凝土損失也減少了10%。
集團在廟埡合特長隧道的“智慧建造”按下了“快速鍵”,還將后續的永安特長隧道、龍骨坡特長隧道全面推進“智慧建造”,加快傳統作業的轉型步伐。
劉 華 蔡旭紅
重慶市市政工程協會 蔡旭紅
渝中區大溪溝人民支路2號 400015